在光伏电站无人化巡检中,通过可见光与红外照片的协同分析,可高效检测组件背面连接点(接头)、接线盒、线缆、桥架等关键部位的物理状态变化和热隐患。以下是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案和检测逻辑:1. 检测目标与数据采集要求
(3)典型故障对应特征
案例1:某500MW光伏电站(无人机巡检)
案例2:AI算法的误报优化
5. 输出成果
通过双光协同分析,光伏电站可提前发现90%以上的电气与结构隐患,将故障导致的发电损失降低30%~50%。
1. 光伏机械狗的核心功能
自主巡检:搭载激光雷达、双光摄像头(可见光+红外),可自主规划路径,避开障碍物,完成光伏组件的全面检查。
红外热成像检测:识别光伏组件热斑、接线盒过热、电缆接头异常等电气故障。
可见光缺陷识别:检测组件破损、支架松动、线缆脱落等物理损伤。
环境适应性强:可在沙漠、山地、雪地等复杂地形稳定行走,适应高温、低温、沙尘等恶劣环境
沿着自主规划的巡检路径开始巡检,全方位感知周围环境,停障绕障一气呵成。搭载的双光谱长焦云台相机对设备进行外观识别、表计读数以及红外测温,巡视结果实时回传智能巡视系统,并依托智巡系统缺陷库,及时分析设备缺陷,实时生成巡检报告。相较于传统的轮式巡检机器人,“机器狗”无需铺设专用巡检道路和充电房,具备全地形适应能力,能够在变电站内斜坡、台阶、碎石、多楼层等复杂环境中畅行无阻,进行“一站式”巡视,有效填补了轮式巡检机器人巡视点位的空白,巡检点位数量增加30%以上,作业保障率提高70%以上。此外,根据现场需要,“机器狗”可加装机械操作臂等装置,全面实现关键设备智能巡视全覆盖。2. 典型应用案例
(1)光伏电站巡检
(2)光伏清洁与维护
3. 技术优势
4. 未来发展趋势
多机协同作业:与无人机、轨道机器人配合,形成“空地一体”智能巡检体系
AI大模型赋能:结合GPT类模型,实现自然语言交互与更精准的故障预测。
海外市场拓展:如云深处机器狗已进入新加坡电网,未来或推广至海外光伏电站。
5. 挑战与优化方向
复杂光照干扰:光伏板反光可能影响红外检测,需优化偏振滤光或多时段对比算法。
电池续航:目前续航约4-6小时,未来需结合无线充电或太阳能补能技术。
成本控制:行业级机器狗单价较高(约10-50万元),需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
光伏机械狗的应用正从电力巡检向光伏运维延伸,未来或成为光伏电站“无人化运维”的核心装备之一,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降本增效。
1.产品尺寸70cmx31cmx40cm;整机重量15kg(含电池);载荷约8kg(极限~10kg);运动速度:0~3.7m/s
2.最大攀爬落差高度:约16cm;最大攀爬斜坡角度:40°
3.超大关节运动空间:机身:-48~48°;大腿:-200~90°;小腿:-156~-48°
4.电池种类:长续航(15000mAh),续航时间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