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自主导航和地图建图是机器人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它们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无人驾驶汽车、空中无人驾驶、空间探索等。
自主导航和地图建图是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行动和探索的基础技能。自主导航是指机器人在地图上自主选择路径并实现移动,而地图建图则是指机器人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将获取到的信息转换为地图模型。自主导航和地图建图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建图,再导航,或者同时进行。
机器人自主导航是指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根据自身的感知信息,自主选择路径并实现移动的过程。自主导航的主要任务包括:目标定位、路径规划、移动控制等。
机器人地图建图是指机器人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将获取到的信息转换为地图模型的过程。地图建图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地图建立等。
自主导航和地图建图是机器人技术中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地图建图为自主导航提供了基础的地图信息,而自主导航则利用地图信息来实现目标定位、路径规划和移动控制。
数据收集是地图建图的第 一步,机器人通过各种感知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等)收集周围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距离、角度、颜色、形状等,用于构建地图模型。
数据处理是地图建图的关键步骤,涉及到数据滤波、数据融合、数据分割等。通过数据处理,机器人可以将原始的感知数据转换为有用的地图信息。
地图建立是地图建图的最后一步,涉及到地图存储、地图更新等。通过地图建立,机器人可以构建出代表环境的地图模型,并利用这个地图模型来实现自主导航。
自主导航算法主要包括目标定位、路径规划、移动控制等。
l目标定位:通过感知信息,机器人可以确定自身的位置和方向。
l路径规划:根据目标位置和地图信息,机器人可以计算出最 佳的移动路径。
l移动控制:根据计算出的路径,机器人可以实现移动,并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调整。
在自主导航和地图建图中,有许多数学模型和公式需要使用,如:
l距离公式: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等。
l角度公式:弧度、弧度转角度等。
l矩阵运算:矩阵乘法、逆矩阵等。
l优化算法:最小成本路径、A*算法等。
l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开源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机器人算法和工具。
lGazebo:开源的机器人模拟软件,可以用于机器人的模拟和测试。
lPCL(Point Cloud Library):开源的点云处理库,可以用于点云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lOpenCV:开源的计算机视觉库,可以用于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
l《机器人自主导航与地图建图》:这本书是机器人自主导航和地图建图领域的经典著作,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l机器人自主导航与地图建图的在线课程:如 Coursera、Udacity、edX等在线平台上提供的机器人自主导航与地图建图的课程,可以帮助读者学习和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自主导航和地图建图是机器人技术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未来发展趋势包括:
l更高精度的地图建图:未来的地图建图技术将更加精 确,可以更好地反映环境的细节。
l更智能的自主导航:未来的自主导航技术将更加智能,可以更好地适应不确定的环境和情况。
l更广泛的应用领域:自主导航和地图建图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医疗、农业、工业等。
挑战包括:
l处理复杂环境:未来的地图建图和自主导航技术将面临更复杂的环境,如高楼建筑、狭窄通道等。
l处理实时数据:未来的地图建图和自主导航技术将需要处理更多实时数据,以实现更高效的导航和建图。
l保障安全性:未来的地图建图和自主导航技术将需要保障安全性,以防止不愿意的干扰和攻击。
n视觉自主导航技术基本介绍
近年来,无人机在多领域表现出重要应用价值。目前,无人机如何在未知封闭、无辅助导航支撑的环境中,达成“在哪里”和“环境描述”并自主智能地完成特定任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方向。
其中,“在哪里”和“环境描述”即无人机的自主定位和环境建图,随着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一种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和建图技术视觉自主导航,被用于无人机自主定位、导航与建图。该技术使用无人机上搭载的各类视觉传感器获取的环境视觉信息,在一定的处理框架和算法下,不仅能估算UAV自身的位姿,还能实现创建环境地图。
典型的视觉自主导航框架,由传感器数据、前端视觉里程计、后端非线性优化、回环检测、建图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1)传感器数据
传感器信息读取,在视觉SLAM中主要是相机图像信息的读取和预处理。
(2)前端视觉里程计
前端视觉里程计,是利用从相机中获取的图像信息及其之间的关联性,恢复相机的三维运动并获得局部地图样子,是视觉SLAM的核心部分。
(3)后端非线性优化
前端视觉里程计只能给出短时间内的轨迹和地图,无法获得全局地图。后端非线性优化则是在更长时间、更大尺度、更大规模化方面考虑全局地图的优化问题。
(4)回环检测
回环检测可以有效检测出机载相机经过同一地方同一时间的视觉导航信息,从而给出除相邻帧之外更加长期时间跨度上约束。
(5)建图
建图有定位、导航、避障、重建以及交互的作用。常见的地图形式有:稠密地图、半稠密地图、稀疏地图和语义地图。稀疏路标地图建立主要是为了满足定位的需求;稠密地图则是为了满足导航、避障、重建的需要;语义地图主要是地图中加入方便一般人可阅读辨识的标签信息。
n无人机视觉自主导航的研究方向
(1)组合导航
无人机除了有视觉传感器之外往往还有惯性导航系统,但惯性导航器件具有累积误差,为了弥补以上的缺陷,依靠视觉所提供的实时信息可以将视觉信息和惯性导航信息进行融合,以提高导航精度,视觉惯性视觉里程计(VIO)就是视觉惯性组合导航的一种经典方法。
(2)基于深度学习
随着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方面的发展成熟,深度学习越来越多的开始应用于视觉SLAM领域,目前主要有两个方向,分别是用神经网络的方法替换SLAM算法框架中的某个过程模块;或利用深度学习对语义地图的标签进行训练。
(3)缓解特征依赖
目前,无人机视觉自主导航方法最 大的局限就是对场景特征的依赖,会对无人机的算力和续航在成巨大的消耗,当环境特征不足或无人机运动引起图像模糊时,视觉导航信息则会起到反向作用。当前多采用的是直接法,即对像素直接操作,这样可减少对特征的依赖,还可以直接构建出半稠密或稠密地图提供给到后续的处理过程。
n无人机视觉自主导航开发平台
无人机视觉自主导航开发平台,平台软件功能架构如图所示。硬件部分主要由视觉智能无人机、机载计算机、机载视觉传感器等部分组成。信息交互与任务控制平台:由信息交互程序、避障与路径规划算法、无人机位置导航控制程序等组成。
n多无人机协同的视觉自主导航
近些年,基于无人机的视觉自主导航技术研究已取得许多进展和成果。不过,面向实际场景的应用,往往需要多无人机以集群编队的方式协同完成复杂任务,并进一步对无人机视觉自主导航技术提出应用挑战。
未来发展主要集中的问题有:
(1)数据处理方面。视觉信息数据字节通常就大,而无人机编队集群系统的视觉信息采集特点是同时多个、多种类型,给整个集群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带来调整;如何充分地利用数据并实时完成对整个系统的决策控制,是其中的关键。
(2)通信与信息共享方面。基于视觉自主导航的无人机协同的,必然涉及无人机之间的信息数据共享,选择哪些信息、在什么条件下共享给集群中的哪些无人机,以在最 低通信资源消耗的情况下,达到最 佳的集群任务执行效果,是需要重要考虑的问题。
(3)集群控制方面。多无人机协同集群在执行集群任务时,需根据任务的总体要求,结合无人机视觉自主导航技术的特点,以及每架无人机的功能特点,在不同的任务阶段,选择不同的编队和控制策略,以达到对集群整体最优化控制均是值得重点探索的方向。
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单机自主化、轻量化、鲁棒化,集群协同化、智能化、规模化成为其发展的核心挑战
公众号 扫码咨询
![]() |
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4999号莘庄商务楼1326室 |
![]() |
service@covond.com |
![]() |
www.covond.com |
![]() |
交换机:18017588179(孙经理) 无人机:13311882358(孙总) |